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7卷  第2期

综述与评述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标准对陆地面积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变化关系到河口综合治理、国土规划、自然保护区发展以及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等战略布局。已有研究采用的海岸线标准主要有:根据实测资料确定的高潮线、低潮线、黄海0 m线和黄海−2 m线以及从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高潮线、低潮线和瞬时水边线。近代黄河三角洲、现代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范围、清8汊河范围内采用不同的海岸线标准得到的亿吨来沙造陆面积(造陆效率)成果存在较大差别。采用影像特征海岸线得到的部分时段造陆效率偏差较大,其原因主要与黄河三角洲沿岸发育的坡度平缓的广阔潮滩有关。从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特征出发,采用黄海−2 m线作为海岸线基本上包含了径流与海洋动力作用最强烈区域,适宜于研究海岸淤进和蚀退,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流路出汊、摆动和黄河下游的反馈影响。已有动态平衡沙量研究因采用海岸线标准不一致存在较大差别,而且三角洲长时期以淤进为主,蚀退时段的样本较少。在目前行河流路处于长期相对稳定的局面下,研究清水沟流路范围内海岸动态稳定的沙量更有实践意义。
于守兵, 凡姚申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026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37(2): 1-9
PDF XML下载
研究论文
千里岩岛西部人工鱼礁建设对周边海域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通过建立Mike21FM模型,对千里岩西部人工鱼礁建设区域及周围海域的水动力情况的数值模拟进行研究,分别选取工程前后的涨急时刻和落急时刻的潮流流速进行求差,得出2个时刻的潮流流速变化等值线与分布范围。并选取720 h进行欧拉余流计算,对工程前后的余流流速进行求差,由此得出余流在工程建设后的变化情况。由此研究工程建设对周围海域水动力情况的影响,进而对鱼礁区选址的合理性,营养盐的流失或富集区域及水质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工程建设产生的阻流效果在工程内部区域可达0.4 m·s−1;涨急时刻潮流流速增大的区域位于工程区域南北两侧,>0.05 m·s−1面积约4.52 km2;涨急时刻潮流流速减少的区域分布于工程区域东西两侧,流速减少超过0.05 m·s−1的面积约4.28 km2;工程区域内部余流流速减少均值在0.01 m·s−1左右,工程区域外周边海域余流流速整体增大,最大增值超过0.1 m·s−1的区域出现于工程东部,面积0.41 km2
崔恩苹, 张永强, 祝琳, 马晓歌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040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37(2): 10-20
PDF XML下载
海底失稳调查与评价流程
不同于陆地滑坡,海底滑坡由于水动力条件这一特殊因素致使其难以观测,其致灾机理、失稳评价流程等也未形成标准。对海底失稳与致灾机理的深入研究,涉及海斗深渊的形成与演化、深水工程开发的商业利益、海洋地质灾害的预测及海洋工程的安全等诸多问题。海底失稳调查与评价流程分为地质调查、灾害机理分析、失稳评价3个方面,综合地球物理、海底原位监测、数值模拟、物理实验模拟等技术方法,形成从前期调查到后期评估的完整流程,对海底稳定性评价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司少文, 王大伟, 贺惠忠, 孙悦, 孙金, 吴时国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008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37(2): 21-30
PDF XML下载
广东台山岬湾砂质海岸侵蚀影响因素
在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海岸侵蚀灾害日趋加剧,砂质海岸普遍遭受海洋侵蚀。基于广东台山浪琴湾海滩和望头湾海滩2个岬湾砂质海岸的调查资料,对其海岸侵蚀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风暴潮与人为因素是目前岬湾砂质海岸侵蚀最大的影响因素。为防止砂质海岸侵蚀、保护砂质海岸提供科学参考。
何泽良, 帅力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016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37(2): 31-36
PDF XML下载
巴西桑托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前景
位于巴西东岸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桑托斯盆地是我国海外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通过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叠合盆地演化原理以及南大西洋演化历程,将桑托斯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阶段,对应克拉通、裂谷、坳陷、被动大陆边缘4类原型盆地。原型盆地的时空匹配关系为桑托斯盆地形成超大型的含油气系统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构造条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盆地“生储盖”组合分析,得出桑托斯油气富集成藏的规律,即“厚盐区盐下富集;薄盐区盐上富集”。通过对盆地区域构造史以及所得的地震资料分析,认为在目前重视不足的盐下东部坳陷地区存在厚层优质的湖相烃源岩,烃类沿着基底大断裂以及不整合面运移,被过渡期蒸发盐岩所阻挡,形成以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和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为主的油气藏。
孙旭东, 郑求根, 郭兴伟, 温珍河, 张训华, 王锦洲, 栗杰, 李子渊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039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37(2): 37-45
PDF XML下载
叠前密度反演技术在沙南凹陷中深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沙南凹陷中深层优质储层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难点,其砂泥纵波阻抗叠置严重,常规叠后反演手段无法准确有效预测储层,为此提出叠前弹性反演技术思路:通过岩石物理研究,开展砂泥岩弹性参数分析;采取对叠前CRP道集进行预处理,利用处理后的叠前CRP道集对岩性敏感的弹性参数进行反演试验,从多方面对反演方法和反演结果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分析;最终用沉积相研究成果,进行相控下叠前弹性反演,预测储层空间展布。该技术储层预测结果与已钻井揭示的情况吻合,横向变化及空间展布符合区域地质认识,能够较真实和详细地反映中深层储盖层空间变化特征,为后续钻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江波, 左中航, 侯栋甲, 郭轩, 王孝辕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148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37(2): 46-53
PDF XML下载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油田断层封堵性综合评价
珠江口盆地断圈构造整体勘探的成功率不高,而断层封堵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断圈钻探成功率尤为重要。近年来,进展主要体现在考虑地应力因素、定量评价泥岩涂抹、考虑断面立体形态等方面。以陆丰凹陷A油田典型断圈构造为例,采用上述新的技术手段,开展了断层封堵性综合评价,剖析原因认为,断面应力、断面SGR值以及断貌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断块的成败,为类似断圈的勘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杨超群, 雷永昌, 邱欣卫, 肖张波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005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37(2): 54-61
PDF XML下载
西非纳米贝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勘探潜力
西非纳米贝(Namibe)盆地是世界上极少数没有油气勘探的地区,以收集到的西非纳米贝盆地区域基础地质和相邻含油气盆地资料为依据,运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研究分析认为,纳米贝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前裂谷阶段(P—J2)、裂谷阶段(J3—K1巴雷姆期)、过渡阶段(K1阿普特期)和被动陆缘期(K1阿普特晚期—现今)4大阶段;盆地发育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湖相页岩最重要;发育裂谷晚期、漂移早期和漂移晚期3套储集层;过渡单元层序早白垩世阿普特期厚层页岩为区域性盖层,晚白垩世—新生代漂移层序存在多套局部盖层;发育构造-地层圈闭与地层圈闭,断层与不整合面为主要油气运移疏导体系,存在下白垩统成藏组合和上白垩统—渐新统与中新统成藏组合2类潜在成藏组合,揭示出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王妍心, 蒲仁海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021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37(2): 62-69
PDF XML下载
基于正则化非平稳回归技术的自适应匹配相减在单道地震多次波压制中的应用
多次波压制日益成为单道地震资料处理的焦点,其关键技术之一是自适应匹配滤波。然而,传统匹配滤波算法不总适合描述随时间和空间非平稳变化的地震信号,针对这一问题正则化非平稳回归技术被提出。从基本原理出发,采用模型数据对正则化参数进行了试验,并获得了它们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特性,最后将该技术用于实际资料的多次波预测减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多次波压制效果。通过实际应用对比,证实该技术较传统匹配滤波方法在去除多次波方面更具优势。
邢子浩, 陈靓, 杨德鹏, 杨册, 翟继锋, 周大森, 王明, 韦成龙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002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37(2): 70-76
PDF XML下载
ROV在海洋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及展望
水下机器人(ROV)以其综合优势,在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行业应用实际,系统介绍了ROV的原理和系统组成,以及海上油气田开发过程间各种作业类型中ROV的应用,对其工作内容、方式和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详细论述和总结。同时,对ROV以后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黄明泉, 徐景平, 施林炜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030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37(2): 77-84
PDF XML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