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8卷  第4期

综述与评述
阿根廷海域重点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对比及勘探方向
阿根廷油气资源丰富,并且油气财税条款较为优越,与国外大型油公司和中国油公司均有油气勘探资产合作,适合我国海外油气勘探投资。阿根廷海域13个盆地以转换断层为界,可划分为南部盆地群和北部盆地群,南部、北部盆地群在早期裂谷盆地的基础上分别逐渐演化为前陆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南北盆地群由于盆地类型不同、构造演化不同,导致其构造特征、地层充填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征。通过对阿根廷海域南部前陆盆地群和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构造演化、地层充填、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和圈闭条件对比研究,对阿根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指出南部的前陆盆地成藏条件要优于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表明,南部盆地群中的马尔维纳斯前陆盆地为剩余有利勘探区,该盆地勘探程度低,已证实具有油气发现,推测盆地中南部为有利构造带,或许将成为阿根廷未来的勘探热点。
许晓明, 张英德, 饶勇, 王伟, 盖海洋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004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4): 1-9
PDF XML下载
研究论文
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以黄海66个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粒度、黏土矿物和碎屑矿物分析,研究了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与矿物组成特征,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特征对其物源、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黄海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为5.2Φ,分选较差;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其中伊利石的含量最高,蒙脱石的含量最低;碎屑矿物(粒径为0.063~0.125 mm)平均含量为8.07%,标准偏差为4.03,分布趋势与平均粒径分布基本一致,轻矿物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重矿物以角闪石和绿帘石为主,其次是不透明矿物和片状矿物,重矿物主要集中分布于黄海南部。物源识别结果表明:黄海的东北部海域接受鸭绿江沉积物的供应;黄海北部主要为黄河源沉积物;南黄海西部沉积物主要为黄海沿岸流南下带来的现代黄河物质和再悬浮的老黄河沉积物;南黄海中部沉积物来源复杂以黄河沉积物为主,长江沉积物的供应较少。
韩宗珠, 王一冰, 孙苑高, 艾丽娜, 吴晓, 杨叶飘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112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4): 10-19
PDF XML下载
南海海山铁锰结核元素赋存形式
铁锰结核中主微量元素的赋存形式研究对于理解铁锰结核的形成及其中元素的进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采集自南海蛟龙海山水深约3 300 m的3个铁锰结核,根据其内部剖面上原位X荧光光谱分析(XRF)的主量元素含量差异分层进行了分层取样。对于分层样品开展了淋滤实验,分别提取样品中的碳酸盐相、锰矿物相、铁矿物相和残渣相组分,并将该4种组分以及原样中主微量元素加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蛟龙海山结核多数主要元素赋存方式基本上类似于大洋水成型结核结壳,但相对于大洋水成型结核结壳,Al、K、Mg、Li、Ti在碎屑相中赋存比例更高,呈现出边缘海水成型结核元素赋存方式的特点。圈层之间部分元素赋存形式略有变化,其中Mg、Cu、Ni、Zn从核心到边缘在锰矿物相中的赋存比例随着Mn/Fe比值的升高而增加,体现了不同生长阶段结核元素和矿物组成的变化。即Mn/Fe比值越高,说明锰氧化物/铁氧化物比值越高,而Mg、Cu、Ni、Zn主要赋存于锰氧化物中,所以Mg、Cu、Ni、Zn赋存于锰矿物相/铁矿物相的比例增加。此外,通过与前人关于南海蛟龙海山结核淋滤结果的对比发现,实验试剂与反应时间对于结核淋滤结果有较大影响。
许雅晶, 周怀阳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146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4): 20-31
PDF XML下载
下扬子皖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中国南方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发育,具有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等有利条件,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潜力,有望成为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域。以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气首口参数井−XY1井为研究对象,利用岩芯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探讨了研究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主量元素SiO2、K2O相对富集,其他元素均不同程度地相对亏损;微量元素Sr、Rb亏损,Ni、Co、Ba元素明显富集。荷塘组黑色页岩属大陆边缘沉积,硅质主要来源于硅质生物,为生物成因,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为咸水-高盐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形成,沉积期具有较高的古生产力,水体环境以贫氧-厌氧为主,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姚红生, 何希鹏, 汪凯明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123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4): 32-41
PDF XML下载
陆丰凹陷韩江组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
珠江口盆地为新生代典型的海相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海上油气生产基地。前期已有很多学者对珠江口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开展了研究,但研究的精度不够。为了提高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韩江组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选择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B井韩江组的自然伽马数据序列作为古气候替代性指标,使用频谱分析、滤波等方法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通过深度域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认为,该套地层中保存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且主要受405 ka长偏心率周期的影响。利用稳定的405 ka长偏心率周期进行天文调谐,结合古生物地层年代框架,建立起陆丰凹陷“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结合碳氧同位素变化曲线,估算出2次碳同位素负漂移和1次碳同位素正向偏移事件的持续时间;利用天文旋回周期计算出陆丰凹陷韩江组的沉积速率,发现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海平面变化具有相关性。
朱春霞, 张尚锋, 王雅宁, 徐恩泽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307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4): 42-52
PDF XML下载
南海北部中新世古气候分析
中国南海北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分析该区域中新世古气候,对其油气资源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Matlab软件频谱分析及滤波方法深入分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惠陆低凸起中部A井1 949.12~2 020 m自然伽马测井数据(GR)的天文年代标尺,精确推测出对应时间段的古气候事件,并分析造成此事件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该GR数据序列的功率谱显示出68.8、16.99、7.81、3.74 m厚度的沉积旋回周期,其中,68.8 m和16.99 m厚度的沉积旋回分别对应405 ka的长偏心率周期信号和100 ka的短偏心率周期信号;7.81 m的沉积旋回对应46 ka的斜率周期信号;3.74 m的沉积旋回对应22 ka的岁差周期信号。由此表明,A井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天文轨道信号(偏心率、斜率、岁差)。根据建立的天文年代标尺确定整个韩江组地质年龄约为10.2~16.5 Ma,推测出14~15 Ma期间可能由于偏心率振幅降低发生了冷却事件。
赵韶华, 王雅宁, 张尚锋, 朱锐, 徐恩泽, 易志凤, 巩高阳, 王玉瑶, 刘浩童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266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4): 53-62
PDF XML下载
渤海湾盆地垦利A油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针对垦利A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结合研究区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垦利A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北洼和南次洼沙河街组沙三中段、沙四段均发育优质烃源岩,油源供给充足;储集层储层物性好,盖层区域分布稳定,形成3套有利储盖组合;油源断层、渗透性砂体和不整合面构成良好的油气输导系统;油气富集层位具有“西浅东深”特征。基于上述认识,建立了3种油气成藏模式:构造东部为近源“侧向式”成藏模式,在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中生界潜山成藏;构造中部为远源“阶梯式”成藏模式,具复式成藏特征;构造西部为远源“网毯式”成藏模式,在新近系馆陶组成藏。
张立安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268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4): 63-70
PDF XML下载
南海珠江口盆地Y油田文昌组五段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针对南海珠江口盆地Y油田文昌组五段低渗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不明确、油田规模开发缺乏地质依据等问题,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芯物性以及全岩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储层物性特征及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研究。Y油田文五段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其次发育长石质石英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依据储层物性分类标准,该段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文五段沉积时期的构造抬升弱化了压实对储层的改造,改善了储层物性条件;沉积作用控制了不同微相中沉积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进而影响了不同微相的孔渗性,并间接影响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改造;成岩作用对储层改造的定量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起主导作用,其次是胶结作用,最后是溶蚀作用。研究成果夯实了对南海珠江口盆地Y油田文五段的储层特征及其物性控制因素的认识,为油田下一步规模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潘石坚, 刘伟新, 王华, 尹楠鑫, 衡立群, 万琼华
doi: 10.16028/j.1009-2722.2021.185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4): 71-79
PDF XML下载
利用光释光和230Th、231Pa等放射性同位素对深海沉积物的年代测定
对2组来自孟加拉湾的深海钻孔柱样进行光释光(OSL)测年的放射性分析时发现,所测深海样品具有较高的230Th、231Pa等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利用230Thex231Paex231Paex/230Thex等参数计算柱样沉积速率,发现3种计算方式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其中,C3钻孔的平均沉积速率介于16.2~18.2 cm/ka,CB2钻孔的平均沉积速率介于10.3~12.3 cm/ka。和光释光所得的年代数据相比,其平均值相互吻合。光释光的年代数据表明,这2组柱样可能经历了沉积速率加快的沉积过程。
何乐龙, 江云水, 贺行良, 常文博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159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4): 80-84
PDF XML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