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琳琳, 何京, 王伟, 康琳, 张江涛, 张金辉.
基于构造演化分析的古近系储层预测:以辽西凸起中段沙河街组为例
. 海洋地质前沿,
2022, 38(2): 62-68.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152
|
[2] |
肖述光, 李慧勇, 李飞, 李俊伟, 胡贺伟.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多旋回构造演化与潜山形成
. 海洋地质前沿,
2020, 36(6): 1-10.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017
|
[3] |
于圣杰.
新西兰塔拉纳基盆地深水研究区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
. 海洋地质前沿,
2018, 34(5): 42-47.
doi: 10.16028/j.1009-2722.2018.05006
|
[4] |
贾屾.
肯尼亚北部裂谷盆地类型和演化及其对烃源岩的控制作用
. 海洋地质前沿,
2017, 33(2): 26-34.
doi: 10.16028/j.1009-2722.2017.02003
|
[5] |
张迎朝, 甘军, 杨希冰, 徐新德, 朱继田, 杨金海, 杨璐, 李兴.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深水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 海洋地质前沿,
2017, 33(10): 22-31.
doi: 10.16028/j.1009-2722.2017.10003
|
[6] |
张婧, 吴智平, 李伟, 肖瑶, 戚建庆.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 海洋地质前沿,
2017, 33(11): 9-17.
doi: 10.16028/j.1009-2722.2017.11002
|
[7] |
逄林安, 康洪全, 郝立华, 程涛, 孙鹏超.
南非奥坦尼瓜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差异分布
. 海洋地质前沿,
2017, 33(3): 27-32.
doi: 10.16028/j.1009-2722.2017.03005
|
[8] |
孙晶, 杨长清, 王建强, 韩宝富.
基隆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
. 海洋地质前沿,
2017, 33(4): 38-42.
doi: 10.16028/j.1009-2722.2017.04006
|
[9] |
袁勇, 陈建文, 张银国, 吴淑玉, 雷宝华, 张鹏辉, 孙晶, 王建强.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海相中—古生界构造地质特征
. 海洋地质前沿,
2016, 32(1): 48-53.
doi: 10.16028/j.1009-2722.2016.01008
|
[10] |
高顺莉, 谭思哲, 侯凯文, 陈志良, 徐振中.
南黄海海域侏罗系分布与构造意义
.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4): 7-12.
doi: 10.16028/j.1009-2722.2015.04002
|
[11] |
张田, 张建培, 张绍亮, 余逸凡, 唐贤君.
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构造特征及演化
.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5): 1-7.
doi: 10.16028/j.1009-2722.2015.05001
|
[12] |
鞠东, 刘豪, 姚永坚.
南海北部晚中生代逆冲断裂带厘定与构造转换
.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8): 16-24.
doi: 10.16028/j.1009-2722.2015.08003
|
[13] |
李键, 漆滨汶, 许怀智, 刘晓晖, 杨涛.
台西盆地乌丘屿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 海洋地质前沿,
2014, 30(9): 36-42.
|
[14] |
傅志飞, 姜雄鹰, 肖莹, 王光涛, 李春雷, 张伟.
赤道几内亚里奥穆尼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
. 海洋地质前沿,
2014, 30(1): 41-47.
|
[15] |
杨长清, 董贺平, 李刚.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的形成与演化
. 海洋地质前沿,
2014, 30(7): 17-21,33.
|
[16] |
纪沫, 张功成, 杨海长, 杨东升, 李春雷.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结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 海洋地质前沿,
2014, 30(9): 26-35.
|
[17] |
张建培, 唐贤君, 张田, 张绍亮, 余逸凡.
平衡剖面技术在东海西湖凹陷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 海洋地质前沿,
2012, 28(8): 31-37.
|
[18] |
刘俊, 吴淑玉.
地震断裂带温度测井评价——以ODP186航次为例
. 海洋地质前沿,
2012, 28(1): 8-13.
|
[19] |
李双林.
西北欧海域及邻区构造单元与构造演化
. 海洋地质前沿,
2011, 27(12): 10-17.
|
[20] |
杨传胜, 李刚, 李清.
北海盆地维京地堑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海洋地质前沿,
2011, 27(12): 3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