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4卷  第12期

基础地质
构造活动对海底峡谷地貌形态的影响
海底峡谷是大陆边缘最重要的地貌形态之一,是沉积物和陆源有机质向深海搬运的主要通道,在深海重力流沉积、全球碳循环、生物多样性、油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及海底工程设施安全运营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发现,海底峡谷常发育于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其形成和演化与构造变形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着重就构造活动对海底峡谷地貌的控制作用进行综述。总结了5种与构造变形有关的海底峡谷平面分布端元模式,分别为限制型、转向型、偏转型、阻挡型及横向切穿型海底峡谷。分析了局部坡度变化对峡谷内部地貌特征的影响:构造变形引起的局部地形坡度增大会导致海底峡谷内部侵蚀作用的加剧与裂点的形成;局部地形坡度减小容易引起天然堤和决口扇的形成;坡度的变化还会引起峡谷弯曲度的动态响应。
赵家斌, 钟广法
doi: 10.16028/j.1009-2722.2018.12001
海洋地质前沿. 2018, 34(12): 1-13
PDF XML下载
浅水环境下多次反射折射波条带范围的研究
浅水地震资料中,直达波上方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扫帚状”的条带,确定其地震波成份有利于对地震传播规律的认识,可为海上实际作业建立合适的观测系统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为后期资料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陆地多次反射折射波传播路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简单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确定了浅水环境中位于直达波上方的“扫帚状”条带为海底表层介质产生的多次反射折射波的整体反映。定量分析了多次反射折射波的“扫帚状”条带的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验证。
刘洪卫, 刘怀山, 邢磊
doi: 10.16028/j.1009-2722.2018.12002
海洋地质前沿. 2018, 34(12): 14-21
PDF XML下载
资源地质
页岩气碳同位素倒转成因及其意义
通过对多研究区的页岩气碳同位素倒转现象及成因进行总结,发现目前对页岩气碳同位素倒转成因的主流认识有扩散和吸附/解吸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初次裂解气和二次裂解气的混合以及页岩气与水和过渡金属发生反应。此外,高地温、溶解作用和构造活动也可能会对碳同位素倒转有一定的贡献。碳同位素倒转在预测页岩气高产区及资源量、压裂效果以及页岩气藏的保存条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如扩散作用和吸附/解吸作用哪个占主导地位,初次裂解气和二次裂解气的混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导致碳同位素倒转,页岩气与水和过渡金属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还无法确定。这些争议的解决需要广大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陈麦雨, 徐守余, 张江晖, 王朝, 吕召宁
doi: 10.16028/j.1009-2722.2018.12003
海洋地质前沿. 2018, 34(12): 22-28
PDF XML下载
沾化凹陷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为确定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等分析测试工作。根据岩石矿物成分和显微沉积构造,可将研究区湖相泥页岩分为7类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包括裂缝和孔隙2种类型,其中,裂缝主要有4类,即构造裂缝、异常压力缝、矿物收缩裂缝和层间微裂缝,前二者在岩心上清晰可见,后二者宽度为微米级别;孔隙主要有3类,即重结晶晶间孔、有机质演化孔和溶蚀孔隙,为纳米到微米级别。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有4项:岩石矿物成分和显微沉积构造、有机质含量及赋存方式、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在对各控制因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方解石含量、纹层状构造、TOC、Ro、孔隙度及综合破裂率6项参数做为页岩油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将沾化凹陷页岩油储层分为优质储层、有利储层和不利储层3类。
贾屾, 姜在兴, 张文昭
doi: 10.16028/j.1009-2722.2018.12004
海洋地质前沿. 2018, 34(12): 29-38
PDF XML下载
曲流河储层展布特征——以渤海P油田为例
针对研究区曲流河储层横向变化快,井少难以控制横向展布的问题,充分应用地震属性对曲流河河道的约束能力,在沉积模式指导下,应用井-震结合研究该区储层展布规律。通过井与平面地震属性结合研究河道的展布方向及规律,利用连井剖面与地震属性剖面结合认识河道边界,进而掌握了曲流河河道在平面展布和纵向上叠合规律,明确了该区主力储层的发育特征,有效解决了井少条件下难以控制储层横向变化的问题,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该区的开发井部署。
李廷礼, 韩建斌, 梁世豪, 孟云涛, 吴瑞
doi: 10.16028/j.1009-2722.2018.12005
海洋地质前沿. 2018, 34(12): 39-46
PDF XML下载
海上特稠油油田复杂油水界面模型定量表征
针对海上特稠油油田复杂油水界面在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过程中的表征,提出一种非平衡输入建立饱和度场的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油水界面三维分布模拟、油水分区属性场构建及含水饱和度模拟等构建准确表征复杂油水分布特征的含水饱和度场,利用该含水饱和度场替代油水界面,实现地质模型中储量拟合及油藏数值模拟模型中复杂油水界面的定义。在渤海LD油田,利用该方法解决了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过程中复杂油水界面表征难题,为油田开发方案研究奠定了模型基础,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油田研究提供借鉴。
叶小明
doi: 10.16028/j.1009-2722.2018.12006
海洋地质前沿. 2018, 34(12): 47-52
PDF XML下载
环境灾害地质
基于遥感和GIS的辽河口拦门沙演变研究
河口拦门沙浅滩冲淤演变对于河口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辽河口拦门沙地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实测地形资料缺乏的困境,对辽河口拦门沙的冲淤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演变的原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期辽河口拦门沙外缘整体呈侵蚀后退趋势,这主要与流域来沙减少有关;蛤蜊岗子滩和西滩都有向东淤涨的趋势,这与拦门沙外缘侵蚀的泥沙向上游搬运及局部河势变化产生的泥沙输移有关;辽河干流水道内江心洲不断向下游淤涨,对局部河势及拦门沙浅滩的演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韩志远, 李怀远, 谢华亮, 庞启秀
doi: 10.16028/j.1009-2722.2018.12007
海洋地质前沿. 2018, 34(12): 53-60
PDF XML下载
技术方法
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的多道地震相干噪声压制方法研究
地震勘探采集到的地震信号中往往包含大量的相干噪声, 这些相干噪声常常使得资料质量变得很差,从而严重的妨碍了科研工作者进行正确的地震解释, 因此对相干噪声进行压制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传统的相干噪声压制方法在消除相干噪声同时往往会对有效信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根本无法有效压制干扰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从多道联合时频率分析角度出发,结合利用EMD数据驱动分解特性,提出了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的多道地震相干噪声去除方法,能够在有效去除相干噪声同时,保证有效信号不受伤害。本文通过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充分证明了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的降噪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晏红艳, 丘斌煌, 李勇, 方中于, 常坤
doi: 10.16028/j.1009-2722.2018.12008
海洋地质前沿. 2018, 34(12): 61-67
PDF XML下载
海洋沉积物光释光测年中铀、钍、钾的γ能谱法分析
测量样品的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含量并用于计算环境剂量率,是光释光测年方法中非常重要的步骤。本研究比较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发射光谱法以及高纯锗γ能谱法对一系列海洋沉积物中铀、钍、钾含量的测量结果和环境剂量率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多道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铀、钍、钾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较高。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测量结果高度一致,通过计算得到的环境剂量率也无显著差别。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和质量浓度的理论比值与实验比值之间差距很小,两种方法几乎没有系统误差。γ能谱法制样更简单,还能了解样品是否处于的放射性平衡状态,是值得推广研究的环境剂量率测量方法。
何乐龙, 辛文彩, 张剑, 常文博
doi: 10.16028/j.1009-2722.2018.12009
海洋地质前沿. 2018, 34(12): 68-76
PDF XML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