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1卷 第11期
一直以来,对于测定从海洋表层到深层整个全水柱的颗粒物输出通量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放射性元素234Th因其合适的半衰期(t1/2=24.1d)和超强的颗粒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示踪颗粒物的循环以及和生物有关的海洋过程,并且234Th/238U不平衡法因其采样简单且能得到高分辨率的垂向和水平向数据而具有更远的发展前景。主要介绍了234Th/238U不平衡法的原理、发展历史、采样和分析方法及其在海洋颗粒物循环过程和其他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并重点探究其对于研究颗粒物有机物再矿化过程和受控机制以及深海碳循环的可能。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1): 1-9
根据2009年9月在辽东湾获取的3个站位的25 h连续定点海流观测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计算了3个站位6个主要分潮O1、K1、M2、S2、M4、MS4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性质,主要呈NE-SW向往复式运动,最大可能流速介于70~120 cm/s之间,流速总体上由表至底逐渐减小。对于O1、K1、M2、S2这4个主要分潮流,北分量基本上大于东分量,底层普遍较表层先转流,最大流速发生时间亦是底层较表层提前,浅水分潮在总海流中占的份额都很小。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1): 10-17
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断层的封堵性研究,已成为番禺4地区针对浅层勘探研究的必要内容。常用的方法是Allan(1980)的剖面分析法和Yielding等(1993)的泥岩涂抹系数法。认为在高角度断裂地区,断裂发育期次是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粤海组沉积初期是油气大量运移时期,此时处于静止期的断裂具有垂向封闭性,断裂所控制的构造有利于油藏的聚集保存;相反此时活动增强的断裂具有开启性,不利于油藏的保存。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1): 18-22
对神狐海域多道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很多天然气水合物及游离气的地震响应特征,包括BSR(似海底反射)、BSR下伏强反射以及烟囱体构造等。该区域气烟囱构造的分布与BSR的分布比较一致,气烟囱构造是深部热解气垂直运移的主要通道,深部烃源岩产生的热解气通过气烟囱等垂直裂隙向上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产生大量聚集,有利于水合物形成。因此,搞清楚研究区的气烟囱构造分布对于该区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及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识别气烟囱的方法只能通过地震剖面上的弱反射柱状构造或相关属性分析,研究利用基于MLP算法的神经网络结合多属性特征,综合高效的分析了该区域气烟囱构造带的分布,并根据该区域地质构造分布与BSR分布特点分析了该区域气烟囱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1): 23-28
波浪作用下海床的稳定性与液化分析是海洋重大工程设计中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对曹妃甸深槽海底滑坡的破坏模式进行分析,通过搜集资料掌握了该区工程地质和水动力环境参数的特性及其区域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深槽斜坡稳定分析模型。据此定量分析曹妃甸深槽斜坡的稳定性,认为在5 a一遇的波浪荷载作用下深槽斜坡是基本稳定的,在50 a一遇的极端海况下,滑坡会发生在水深较浅的区域,并且滑坡的规模较小,影响的土层深度有限。通过此项研究满足滑坡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可以为曹妃甸工程使用、维护和安全防护等提供设计依据。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1): 29-35
针对西湖凹陷A区块花港组储层分布复杂,埋藏深、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在砂泥岩波阻抗直方图上,砂泥岩交叠而无法区分的现状,应用常规的振幅属性及波阻抗反演技术,无法预测该区有利储层的分布问题。摸索了一套基于岩石物理分析-叠前反演预测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一体化综合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研究发现,该区Vp/Vs可以较好地区分砂泥岩,同时拉梅系数是识别气层的有效参数。较好地预测和刻画了花港组河道砂体的分布及含油气检测,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1): 36-42
莺歌海盆地是中国海域新生代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内超压沉积现象分布广泛,超温超压现象普遍。由于超温超压现象的存在,导致其多次波与有效波在速度上更接近,衰减难度更大。通过合理利用基于波动理论的多次波建模方法并组合其他方法有效衰减了浅水多次波。莺歌海地区的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不仅较好地衰减了多次波,提高资料信噪比,同时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改善了资料的波组特征。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1): 43-51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化,非常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不断被发现,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低阻油层的储量和产量都在不断增加。低阻油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层,其含油性受多个因素影响。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评价低阻油层有很大的困难。针对闵桥油田断裂构造错综复杂、油层低阻特征典型、测井解释难度大等特点,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已知样本进行学习获得识别模式,并使用自编软件,成功识别了闵北断块阜宁组三段低阻油层。识别结果显示,该层新增油井8口,含油面积增加0.53 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3.62万t,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深化了对该断块油气分布规律与油藏类型的认识,理论意义重要。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1): 52-57
ORCA导航定位系统是目前海洋多道地震勘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导航系统,但并未集成测线设计功能,需特有的坐标文件才能导入测线信息。对测线设计所用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与实现,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软件能完全满足ORCA导航定位系统的需要。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1): 58-63
海底观测网络是海底技术发展的新领域,它将各种观测仪器放到海底,可对海水层、海底和海底以下的岩石进行长期动态的观测,并实时将数据传回到陆地。简介了国内外主要的海底观测网络,重点跟踪了它们的最新建设进展。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1): 64-70